在我们惠耳听力的大家庭中,有一批特殊的员工,他(她)们自幼来惠耳听力看耳朵,现在是我们的同事,更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在这个充满尊重、平等与爱心大家庭中,他们自强不息,勤奋工作,如灯塔一样用自己的光与热去照亮还在黑暗中迷茫的听障人士。
1993年,我呱呱坠地,可迎接我的不是欢声笑语,而是冰冷的听力诊断结果——听力筛查不通过,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母亲回忆起那段日子,眼里满是忧伤,她说,那时我的世界仿佛被一层无形的玻璃罩住,外界的欢声笑语、车水马龙,都与我毫无相关。
△子怡小时候的照片
1997年,为了让我能更好地学说话,父母把我送进了王永华教授主办的第一个聋健合一的“杭州横河幼儿园”言语康复班进行语训。那段日子,母亲为了让我感受声音、学会说话,想尽了办法。她轻轻地把我的手放在她的喉咙位置,让我“触摸”声音的振动。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下,我终于慢慢地张开了嘴巴,发出了稚嫩却又无比珍贵的声音。
从小到大,我真的特别感谢我的母亲,正是她暖心的陪伴、无私的鼓励以及满满的爱,让我在听力言语康复这条充满挑战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都能鼓足勇气坚定地走下去!
就在我陷入无尽的苦恼中时,惠耳(杭州)听力中心的金冬冬主任根据我的听力情况,建议我一侧做人工耳蜗、一侧佩戴助听器,进行双模干预。我和家里人慎重考虑后,毅然决定前往台湾去做人工耳蜗手术。
△子怡人工耳蜗+助听器双模干预
人工耳蜗开机后,金冬冬主任为我进行助听器+人工耳蜗双模干预的精准调试。历经3个月的言语康复适应训练,我明显感觉到不一样了,慢慢有了交流的欲望。这个过程中,金冬冬主任一直关心和帮助着我,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后来,经过层层选拔,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惠耳听力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主要从事3D外壳修模相关工作,这一干就是8年。
△子怡在惠耳听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