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翁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上,命运为他设下重重难关,可他和他的父母却从未屈服,他们以爱为舟、以坚持作桨,冲破重重困厄。最终,他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被“双一流”名校录取!
大家好,我叫赵建(化名)。2007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的产房外,我怀揣着满心期待与喜悦,等待着新生命的降临。然而,命运却在不经意间露出了獠牙——孩子出生时听力筛查,没有通过。
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一沉,但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安慰自己这或许是检测的小失误。四十二天后,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带着孩子再次来到医院,进行第二次听力筛查。当医生那沉重的“听力没有通过”几个字传入耳中时,我和爱人的世界瞬间崩塌。泪水在眼眶里疯狂打转,我们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个残酷的现实。
△图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至今,我仍清晰记得,当孩子第一次戴上助听器,听到那久违的声音时,兴奋得手舞足蹈的模样,那一刻,喜悦和希望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孩子小时候的照片
在程老师的悉心教导下,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孩子顺利地从杭州仁爱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毕业了。当他像其他正常小朋友一样,开心地和我们交流、嬉戏、玩闹时,我们深知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孩子小时候的照片
进入小学阶段,作为父亲,我的心里压力很大,总是害怕孩子会因为戴着助听器而受到同学们的歧视和差别对待。每当看到儿子被同学问“你耳朵里戴的是什么?”时,我的心都会揪成一团。但好在儿子心态平稳,他总是耐心地向同学们解释,自己和大家并没有什么不同。
△孩子读小学时候的照片
在助听器这个“小伙伴”的陪伴下,儿子中考顺利地考入了杭州十四中凤起校区。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他一直佩戴着助听器,奋发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那些挑灯夜读的日子里,助听器就像他身体的一部分,陪伴着他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它更是孩子与外界沟通的一扇窗户,让他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融入集体生活。
△孩子参加音乐演奏的场景
今年高考,他以649分的高分成绩被“双一流”(985/211)名校——西北工业大学(国防七子之一,国防七子原指国防科工委直属的七所高校,现均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或教育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当看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所有的艰辛与付出都化作了最甜美的回忆,作为父母,我们为他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孩子考上西北工业大学(985/211高校、国防七子之一)
作为父母,孩子的听力问题让我们的心理变得无比脆弱和敏感,但每次来到惠耳,那种回家的亲切感就会涌上心头。非常感谢惠耳听力,更要特别感谢创始人王永华教授,当得知孩子成功考上西北工业大学这一喜讯后,王教授第一时间向我们表达了诚挚的祝贺,言语间满是关切与欣慰。
△谨代表全家向惠耳听力致以感谢(右一 惠耳听力创始人王永华教授)
金冬冬主任也时常关心我们,询问孩子佩戴助听器的情况,她就像孩子的家人一样,见证着孩子一路以来的成长。
△谨代表全家向金冬冬主任敬献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