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真耳分析在成人助听器精准验配中的应用,一直是听力行业内关注的重点。惠耳听力在十余年前就对真耳分析开展了深入研究及应用,之前的研究成果已在《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正式发表,在本文中,我们将为你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丨邢烁垚,王永华,史文迪.真耳分析在成人助听器精准验配中的应用[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8 ,16 (03)
丨惠耳(杭州)听力中心真耳分析仪设备
在初步调试助听器后,借助真耳分析设备,在小声、中声、大声和最大声输出(MPO)中各选取一个强度(如55/65/75/135 dB SPL)来测试REAR(真耳助听响应)。依据测试结果,对助听器的相应频率进行调试,使各REAR达到相应选配公式的目标值(图1)。这种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仅通过助听后声场测试或询问听障者主观感受进行调试时,参数无法精确匹配听障者听力损失,进而导致助听器效果满意度低的问题。
降噪功能验证
降噪功能的作用在于,当言语信号和噪声信号混合时,降低噪声信号的强度,从而提高信噪比[1]。有学者利用真耳分析设备的降噪功能测试模块,对助听器的两种不同原理的降噪模式进行了测试比较[2]。结果发现,当助听器开启不同程度的降噪模式时,其输出增益存在明显差异,这一差异可用于比较不同助听器的降噪级别增益差。
方向性功能验证
方向性功能适用于言语信号和噪声信号来自不同方向的场合。通过对助听器设置不同的麦克风模式分别进行测试发现,在全向性模式下,前后麦克风经过助听器之后的输出基本一致;而在声源来自前方的方向性模式下,前置麦克风经过助听器之后的输出与全向性模式基本相同,后置麦克风输出则降低。这表明通过方向性算法能够有效提高噪声环境中的信噪比[3]。
其中,黄色REAR在气导听力之下,听损者无法听见;蓝色REAR虽然超过了气导听力,但频率移动过多,畸变失真程度较大;而绿色REAR对应的移频参数设置为最佳(图3)。
堵耳效应常见于低频听力较好、言语频率较低且声音洪亮的听损者。当外耳道被助听器或耳模堵住时,250~500 Hz的骨导信号会被提高,使用者通常会感觉声音发闷,自己说话或咀嚼硬物时声音过大,某些严重的堵耳效应甚至会让使用者拒绝佩戴助听器。通过 REOR(真耳堵耳响应)测试,可以将佩戴耳模或助听器后产生的堵耳效应进行量化,测量后对助听器相应频率的增益进行调试,并开设或扩大通气孔,消除堵耳效应[6]。
外耳道腔形态异常多由听损者鼓膜穿孔、耳道狭窄、鼓室成形术后(特别是非完壁式)及耳道畸形等情况引起。这类听障者由于外耳道声学特性发生改变(赫姆霍兹共鸣腔形状改变),会导致声音信号在耳道内的频响共振曲线出现较大变化。因此,必须获取听损者的RECD(真耳耦合响应差异)值,并将其作为校准值,通过真耳分析对助听器增益进行调试,在满足听损者聆听需求的基础上提高舒适度。
开放耳及耳道式受话器助听器选配
对于开放耳助听器,直接传入外耳道的声音和经助听器放大的声音会相互干扰,从而降低聆听音质。因此,为这类助听器使用者进行真耳分析十分必要[7]。在进行真耳分析时需注意,为避免助听器增益从开放的耳道内漏出,影响参考麦克风导致测试误差,测试时应选择开放(open)模式;若没有这项功能,则需在测试时关闭参考麦克风或将参考麦克风远离耳道。
对于成人听障者而言,助听器选配的原则是为他们提供能够达到相应言语可听度、言语可懂度的增益,并将最大输出维持在听损者本人的听觉动态范围之内,以保证佩戴舒适度。然而,成年听障者致聋的病因复杂、病程较长,同时还伴随着个性化的心理需求。因此,想要做到精准验配,最大限度地保证助听效果,使用真耳分析设备进行真耳插入增益评估、助听器性能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