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新闻《浙江新闻联播》聚焦高质量发展中的产学研协同创新2025年3月29日,中国蓝新闻《浙江新闻联播》以“争当高质量发展行动派实干家”为主题,报道了浙江省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报道重点提及惠耳听力人工智能听觉研发中心史文迪团队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院俞东进教授团队的深度合作,通过巧借高校“外脑”,攻克助听器关键生产制造技术,为科技助残注入新动能,成为“瞪羚”企业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
01产学研协同惠耳听力人工智能听觉研发中心史文迪主任及凃磊博士带领的研发团队聚焦“助听器定制与个性化服务”难题,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依托其在音频信号处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算法等领域的学科优势,以AI+大数据双引擎重构助听器智造与舒适度验配。
技术创新:惠耳听力在技术方面持续创新,总计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级项目4项、市级项目7项;拥有发明专利授权20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以及软件著作权33项。公益普惠:在公益领域,惠耳听力联合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机构,连续多年开展“惠听助老”、“爱耳日助残”等活动,累计为超万名听障人士提供免费听力筛查与助听器捐赠,将温度传递至社区、养老院等基层组织。标准引领:惠耳听力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践行者,更是行业内标准的制定者,参与制定多项气导与骨导助听器国家标准(GB),引领“中国制造”。
教材创新:教材融合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首次将真耳分析、声场评估、CAEP(皮层听觉诱发电位)等国际先进技术纳入教学体系,填补了国内临床听力学教育的空白。行业规范:惠耳听力参与制定《残疾人服务机构服务规范》、《养老机构康复辅助器具基本配置》等助听器验配流程相关的国家标准,明确从听力筛查、精准验配到终身随访的全链条服务标准,推动行业从“粗放式销售”向“精细个性化化服务”转型。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升级: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应用,进一步加强助听器智能制造、智能验配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推动“临床需求导向”的研发模式,通过自营连锁服务机构有针对性提升产品性能,直击用户真实痛点。政策协同与生态共建: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应用,进一步加强助听器智能制造、智能验配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推动“临床需求导向”的研发模式,通过自营连锁服务机构有针对性提升产品性能,直击用户真实痛点。技术与服务双管齐下:未来中国助听器行业需以技术+服务双轮驱动,以智能化创新打破技术壁垒,通过标准化建设补足人才短板,最终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听力健康服务体系,在经济下行与老龄化趋势中抢占发展先机。